20170309華豫之門視頻和筆記:唐拉澤旺,蟠螭紋,風化紋,化妝土
本頁提供2017年3月9日河南衛視《華豫之門》視頻在線觀看和重點文字筆記,鑒定專家和估價專家對唐拉澤旺唐卡,春秋晚期戰國早期青銅鼎,清末民初天珠,西周晚期青銅匜等藏品進行了鑒定和估價。鑒寶檔案提供《華豫之門》視頻全集的在線觀看和主要內容介紹(節目要點筆記)。
唐拉澤旺唐卡
圖:唐拉澤旺唐卡
唐卡是一個游動的寺廟。在藏區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但是精品的唐卡,未必家家戶戶都有,一幅唐卡的制作,自己要畫、要調色,需要半年時間,甚至一幅好的唐卡,十幾年都畫不來。這一幅唐卡的作者唐拉澤旺,他是1902年生,1989年圓寂的,他是一個藏族的大畫師,他的學生達到了一千多名,分布在全西藏的各個地區,都是唐卡繪畫大師。
這一幅唐卡,這上面是他的題字,然后是他的簽名,這個是長壽三尊尊勝佛母的心咒,一般人是想象不出來的,他把這個心咒畫成了一幅圖畫,它是血舍利,一般在唐卡上,不是高僧的話,簽名都不敢的。這是他早期的作品,顏色還能保護這么鮮艷,而且他最后自己的題名,可以證明這是一件唐拉澤旺的真品無疑。
仔細觀察會發現不管在任何角度,看到佛祖的眼神是可以和你對視的。唐卡的開臉特別的重要,它并不是說在一天當中的任何時辰都可以來繪畫,要在早晨或者是上午光線最好的時候,在人的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候,畫出來好的開臉。
春秋晚期戰國早期青銅鼎
圖:春秋晚期戰國早期青銅鼎
這件青銅鼎有一個黃光的地方,它呈現黃銅色,如果它是真品的話,是春秋戰國的。中間蓋子上有一個十分精美的龍紋,滿身是以勾連形的蟠螭紋,這一切的紋飾特點都符合春秋晚期與戰國早期的時代特征,所以如果是真品,它一定是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這個時段的。它受蝕比較輕,保持了原始的狀態,作為這只青銅鼎,它是滿身紅斑綠銹,唯一這個地方黃燦燦一定是這個地方有一塊致密的土。
甘肅大家知道是黃土高原,黃土高原這種土,細密的像面粉一樣,經過水浸泡以后,它形成一層致密的繭殼,這個繭殼使下面再也下不去水了,所以這個地方如果貼住了一塊致密的黃土,起到了保護作用。這種黃光是歷經兩千多年,生成的皮子外皮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起到了保護作用,這種膜如果一旦受熱或者用手摸,就會快速的變成鉛灰色,這種黃光你側光看的時候,反光狀態下會有一種淡淡的金屬膜狀的質感,這是造假者無法仿制的。再加之內膛周邊都是銹,這是由于在它原來那個環境下,底部會沉積一些水蒸氣,然后歷經兩千多年,它達到一個平衡形成一個自然的水線,就這兩點來講,這是一只春秋晚期戰國早期的青銅鼎真品無疑。
清末民初天珠
圖:清末民初天珠
鑒定天珠首先要看它的包漿,它在長期的佩戴或者是把玩當中,珠的表面會形成很厚,并且非常油潤的一層氧化層,稱之為皮殼或者是包漿。第二點就是看它上面形成的風化紋,這個風化紋也是咱們在佩戴當中珠跟珠之間會有些碰撞,產生了像月牙形或者是馬蹄形。再有一點就是朱砂點,這個珠體跟人體接觸以后,它會形成氧化作用,然后就形成了紅色的斑點,這個紅色的斑點,戴的時間越久,顯現的就越明顯。
天珠應該說是沒有真假,只有時間的早晚,因為天珠的收藏熱,市面上也出現了很多技術,現在就是用高溫的烘烤技術,把風化紋給做出來,現代的技術來制作的,首先沒有看到包漿,另外新做的這個孔道也是比較干澀的,通過它的包漿,還有它的這個風化紋來確定。
它這個包漿形成的不是這么厚重,我給它斷定的年代應該是在清末到民國這段時間。最好的時期應該是唐代的,唐代是鼎盛時期的,九眼的一般來講,它的這個眼的大小,均等的、相近的為上品,那么有參差不齊的,大大小小的就次之了,就不算是好的天珠。
西周晚期青銅匜
圖:西周晚期青銅匜
這件器物的名稱叫青銅匜,匜和盤一套,叫奉匜沃盥,祭祀的時候或者做重大的禮儀活動中,要靜手,有仆人捧著匜,下面一個仆人捧著盤,這個主人在這接水洗手,在遠古時期,這就是陪葬品。
這款器物內部雖然也呈綠銹狀態,底部也整體呈綠銹狀態,但是你在打側光的時候看它的內膛,有局部脫落的地方,還有鉛灰地子,這種鉛灰光由于這是青銅器,成分是有錫鉛銅的合金,在歷經兩千多年,漫長歷史過程中其錫鉛會游離到表面,生成鉛灰色的光,這也是青銅器為什么叫青銅的來歷之一,如果原器是真品,歷經兩千多年,這個鉛灰光和綠銹是一起生成,這種差別存在天壤的質的差別,這件青銅匜經過仔細觀察,它的這種生成的特征與真品完全相符,所以這是一只西周晚期的青銅匜真品。
清代朝珠
圖:清代朝珠
朝珠應該是清代禮服當中的一種配飾,清代獨有的珠串的裝飾品,它有108顆,每27顆要用這個大的珠子來分割一下。它一共有4個大的隔珠把它分成了4個區域。
這中間一邊是兩串的,這個珠叫紀念,這邊是倆,這邊是一個,中間的叫背云,是戴到后背上的,應該還有一個佛頭,但這串的佛頭沒有了。佛頭是垂于胸前的,因為大臣要朝拜皇上的時候要跪拜,跪拜的時候,佛頭如果著地了,就以示他的額頭著地了。
什么人可以佩戴這個朝珠呢?就是皇帝、皇后,還有后妃,文官是五品以上,武官是四品以上,皇后跟皇上一般都是戴的是東珠,東珠所謂就是珍珠這一類的,其次就是翡翠的、珊瑚的、還有瑪瑙的,還有一些就是水晶的,青金石的, 綠松石的。珠子本身的這個摩擦痕跡,還有它的蒼老程度應該是清代的真品。
民間珍寶檔案:
瓷枕是從隋唐才開始有的,我們古人對這個東西,首先是實用,然后再是裝飾,所以到了宋代的時候,藝術的高峰就拔起了。這兩個東西代表兩個時代,一個是唐代的,一個是宋代的。
唐代的脈枕,三種工藝集于一身,我們看到的唐三彩,一般來說是彩和彩之間的交融,沒有繪畫的,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用三彩繪畫的這個亭臺,其實就是唐代風格的繪畫,上面還有藍彩,因為三彩掛藍價值千金,所以這個瓷枕品相又好,應該說在唐代瓷枕當中,它是一方絕品。
圖:唐三彩絞胎瓷枕
另外這一件珍珠地劃花,是仿金銀器的,唐代的金銀器就是鏨花工藝,它只是一種金銀器的工藝,流傳到瓷器上面。這個在瓷胎上面先施上化妝土,然后化妝土要沒干之前,用尖銳的工具先把這個花紋劃出來,在空白的地方,用那個錐管一點一點的要把它像珍珠一樣的地,要弄出來。
圖:宋代珍珠地劃花瓷枕
這個顏色是有點微微的發紅,還要用另外一層化妝土涂上去,要快速的把其它的要打干凈,然后再施透明釉一次燒成,要做成這樣的工藝,沒有二三十年的功力根本做不出來的。所以流傳到今天,保存的這么完好,而且紋飾這么精美的話,可以說他代表我們河南一個窯口制瓷工藝的頂尖制作了,所以這方瓷枕在宋代我們河南窯口當中,屬于精絕的一方瓷枕。因此隆重推薦這兩方瓷枕入選《華豫之門》民間珍寶檔案!
20170309華豫之門視頻和筆記:唐拉澤旺,蟠螭紋,風化紋,化妝土
已有 位收藏、古玩愛好者通過下方 [ 分享按鈕 ] 分享了本文
上一篇:20170302華豫之門視頻和筆記:青銅甗,蟠虺紋,分范痕,克拉克瓷
下一篇:20170316華豫之門視頻和筆記:爵杯,花觚,鼎,盤螭紋,饕餮紋,蟠虺紋
擴展閱讀: 華豫之門 唐三彩 瓷器 窯口 翡翠 水晶 青金石 瑪瑙 綠松石 珊瑚 青銅器 繪畫 松石 造假 瓷枕 龍紋 朝珠 鼎 缶 天珠 東珠 青銅鼎 珍珠 青金 黃銅 收藏熱 絞胎 仿制 包漿 陪葬 紋飾 品相 真品 唐代 背云 珠串 西周 劃花 皮殼 繪畫大師 蟠螭 戰國 青銅 尊勝佛母 民國 金銀器 鏨花 祭祀 瓷胎 斑點 彩繪 藏族 螭紋 春秋 春秋戰國 檔案 地子 花瓷 化妝土 金石 絕品 卡 鐐 綠銹 馬蹄 蟠螭紋 簽 三彩 水洗 水線 榻 唐卡 鼗 銅鼎 銅器 銅匜 透明釉 一次燒成 銀器 長壽 枕 朱砂 裝飾品 清末民初 珍珠地 卣 脫落 甑 匜 尊 環境 絞胎瓷 龍 開臉 綹 豆 觶 锏 唐拉澤旺 風化紋
- 中國宋瓷 評論: 原來這樣鑒定天珠啊。
- [華豫之門] 20150312華豫之門視頻和筆記:錫包紫砂壺,戰國蜻蜓眼,吳昌碩,編鐘
- [華豫之門] 20160128華豫之門視頻和筆記:影身舍利,楊守敬,行爐,玉觹,水仙盆
- [華豫之門] 20141015華豫之門視頻和筆記:銀爐,帝王綠翡翠,王素,清官窯粉彩碗
- [華豫之門] 20150702華豫之門視頻和筆記:不光劍,越王劍,筆洗,三秋杯,丹心碗
- [華豫之門] 20141204華豫之門視頻和筆記:康有為書法,紅縞瑪瑙,宣德爐,玉璧
- [華豫之門] 20140910華豫之門視頻和筆記:德化窯,陸抑非,扳指,翎管,瑪瑙,青花
- [華豫之門] 20141120華豫之門視頻和筆記:翡翠,金錠,田黃,銅鐘,蒜頭瓶,童原
- [華豫之門] 20170323華豫之門視頻和筆記:母錢,郎窯紅,梅瓶,豇豆紅,祭紅
- [華豫之門] 20150319華豫之門視頻和筆記:張大千,齊白石,青銅奩,唐三彩,堂鏡